





19日至21日,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、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在貴州調研時強調,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,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更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,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努力讓各族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

19日至21日,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、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在貴州調研時強調,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,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更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,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努力讓各族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10月18日,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。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。大會的主題是: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,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。
2012年11月8日,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。大會的主題是: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,以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解放思想,改革開放,凝聚力量,攻堅克難,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。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》的報告。
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。江澤民作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》的報告。大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,把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寫入黨章,與馬克思列寧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。
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。出席大會的代表2048人,特邀代表60人,代表全國5800萬名黨員。江澤民作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,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》的報告。大會首次使用“鄧小平理論”概念,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,規劃了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。
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。江澤民作《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,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》的報告。大會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,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,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,要求全黨抓住機遇,加快發展,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。
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。趙紫陽作《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》的報告。大會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,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,制定了“三步走”發展戰略和各項改革任務。
1982年9月1~11日在北京舉行。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,候補代表145人。代表全國3900萬多名黨員。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,并致開幕詞。胡耀邦代表黨中央作了題為《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》的報告。葉劍英、陳云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。
1977年8月12~18日在北京舉行。應到代表1510人,代表全國3500多萬黨員。華國鋒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報告,葉劍英作《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》,鄧小平致閉幕詞。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、修改黨章的報告和《中國共產黨章程》。
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。出席大會的代表1249人。當時全國有2800萬名黨員。周恩來作政治報告,王洪文作《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》。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和經修改的黨章,選舉了由195名委員和12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。
1969年4月1~24日在北京舉行。出席代表1512人,代表全國2200萬名黨員。毛澤東主持大會開幕式并致開幕詞。會議討論并通過了林彪代表黨中央作的政治報告和《中國共產黨章程》。其中黨章把林彪作為“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”寫入總綱。大會還選舉了中央委員會。
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。到會代表1021人,請假5人。列席代表107人,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。毛澤東致開幕詞,劉少奇作政治報告,鄧小平作《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》,周恩來作《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》。
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,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,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。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,其中正式代表547名,候補代表208名,代表全黨121萬黨員,分為中直(包括軍直系統)、西北、晉綏、晉察冀、晉冀魯豫、山東、華中和大后方8個代表團。在七大代表中,年齡最大的近70歲,最小的才20歲左右。
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,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“銀色別墅”秘密召開。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,其中有表決權的正式代表為84人。大會通過了關于政治、軍事、組織、蘇維埃政權、農民、土地、職工、宣傳、民族、婦女、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,以及經過修改的《中國共產黨黨章》。
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,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。出席大會的代表有:陳獨秀、蔡和森、瞿秋白、毛澤東、任弼時、劉少奇、鄧中夏、張國燾、張太雷、李立三、李維漢、陳延年、彭湃、方志敏、惲代英、羅亦農、項英、董必武、陳潭秋、蘇兆征、向警予、蔡暢、向忠發、羅章龍、賀昌、阮嘯仙、王荷波、彭述之等82人,代表著57967名黨員。
為了總結國共合作一年來的經驗,加強對革命運動的領導,回答黨所面臨的許多新問題,1925年1月11日至22日,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。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、蔡和森、瞿秋白、譚平山、周恩來、彭述之、張太雷、陳潭秋、李維漢、李立三、王荷波、項英、向警予等20人,代表著全國994名黨員。
1923年6月12日至20日,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(現恤孤院路3號)召開。陳獨秀、李大釗、毛澤東、蔡和森、陳潭秋、惲代英、瞿秋白、張國燾、李立三、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會,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。
1922年7月16日至23日,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。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名(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詳),代表全國195名黨員。這些代表是:陳獨秀、張國燾、李達、楊明齋、羅章龍、王盡美、許白昊、蔡和森、譚平山、李震瀛、施存統。
1920年夏至1921年春,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,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,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,在上海、北京、武漢、長沙、濟南、廣州以及赴日、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,建黨條件基本成熟,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干中開始醞釀。
編輯:王璐 王自然 譚江華 美編:鐘瑾 技術:李文玉
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 主辦 云嶺先鋒雜志社 承辦
滇ICP備05000002號 云新網前審字2013-05號
未經云嶺先鋒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 舉報電話:(0871)63991805